薑黃除了有增添食材風味的作用外,近年來,更有不少臨床研究證實,薑黃中獨特薑黃素成分,更有預防癌症、抗發炎,以及對瘦身有幫助。
薑黃雖然好處多多,可也不是人人都適合食用,小心吃錯反傷身!
1、預防癌症: 細胞實驗中發現薑黃素會促使各種動物及人類的癌症細胞株死亡,包括大腸癌、白血病、卵巢癌、黑色素瘤、肺癌、腎臟癌、乳癌、以及肝癌細胞。
2、減少脂肪堆積: 通過增加「激素敏感性脂肪」和「磷酸化乙醯輔A 羧化 」的蛋白質品質,促進脂肪分解,並抑制脂肪生成。
3、抗發炎: 薑黃抗發炎能力極佳,可抑制炎症,緩解肌肉組織痠痛。
4、通經止痛: 薑黃有破血行氣、通經止痛、活血化瘀之效。因此常被用於治療因血瘀氣滯、血液循環不暢而引起的心、腹、胸、脅肋部疼痛症狀。以及有助改善月經遲來、失調等閉經症狀。如果有風濕、肩臂疼痛的症狀,適度吃薑黃也有緩解效果。
5、降血糖: 薑黃素可預防糖尿病前期患者發展成糖尿病,一項大型人體臨床研究發現,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天補充薑黃素250毫克持續9個月,可降低發展成糖尿病風險,研究期間,未發現有任何一個受試者確診為糖尿病,反之,未補充薑黃素的受試者有16.4%確診為糖尿病。研究團隊推測,薑黃素透過維持胰臟細胞功能,降低胰島素阻抗,幫助糖尿病前期患者有效控制血糖穩定,達到預防糖尿病的作用。
薑黃的特性為辛溫香竄,有活血、行氣的功效。倘若,未適度對症食用、攝取過量,恐造成體內氣血運行過快、滋補過度,使身體產生不適,下列5類體質者更是不建議攝取
1、胃潰瘍: 薑黃粉對胃黏膜具刺激性,攝取過量會有腹瀉、噁心、胃潰瘍、結石等副作用。所以若有胃炎、胃潰瘍、胃食道逆流等患者,還是要特別注意,以免症狀惡化。
2、腎臟疾病: 薑黃含有2%的草酸鹽,在高劑量之下,可能會造成腎結石的狀況產生,而且有些研究表示,薑黃也易增加尿液的濃度,容易造成腎結石。
3、月經來潮: 薑黃除了能活血化瘀,同時也有抗凝血效果。為了避免行經期間大量出血,女性朋友不宜於生理期間服用。
4、孕婦: 懷孕中或是有近期內有備孕需求的婦女,也不建議任意自行服用含有薑黃成分的食品。根據刊載於2008年中藥藥理與臨床期刊中的研究指出,薑黃有活血化瘀、通經走竄之功效,同時也有抗著床,也就是抵抗受精卵著床的作用。因此,有備孕需求的女性不建議食用。加上服用不當容易引起孕婦血行過快,而加速宮縮。所以孕婦妊娠期間應盡量避免食用薑黃。
5、膽管堵塞的人: 膽結石或膽管阻塞患者應避免。因薑黃素會促進膽囊收縮,可能產生影響。
延伸推薦:
一、肉桂
肉桂來自桂樹的樹皮,在不添加糖的情況下,烹飪過程中添加該香料,可以給食物帶來甜味。對於血糖高的人來講,烹飪過程中添加肉桂尤其有益。 有研究發現,肉桂有助於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。還有研究發現,肉桂對心臟健康有益,可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,這對於有更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糖尿病患者尤為有益。
二、生薑
食用生薑在亞洲已有數千年的歷史,可以緩解胃部不適、腹瀉和噁心。 有研究發現,食用生薑能有效緩解懷孕相關的噁心,減少手術後的胃部不適。還有一些研究發現,生薑可以降低暈車、暈船、暈機等的嚴重程度,甚至預防症狀。此外,還有研究發現,生薑與抗噁心藥物一起使用時,有助於緩解化療導致的噁心和嘔吐。 不過,在食用生薑緩解化療導致的不良症狀時,應先諮詢醫務人員是否可以食用,因為生薑可能與某些化療藥物發生作用,對化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。
三、大蒜
隨著年齡的增長,由膽固醇和其他物質組成的脂肪沉積物,會在動脈壁上堆積,引起動脈粥樣硬化。吸煙、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等因素,則會使病情進一步加重。 而大蒜有助於心臟健康,有研究發現,食用大蒜與血管柔韌性增加有關,尤其是在女性中。血管柔韌性增加,有助於擴張血管,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。此外,還有研究發現,食用大蒜與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降低相關。 大蒜也是地中海飲食的關鍵組成部分,而這種飲食是歐洲心血管醫生經常向患者推薦的一種飲食方式。
四、辣椒
辣椒中含有一種叫做辣椒素的物質,可能具有緩解疼痛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癌和調節血糖的潛在作用。美國心臟協會(AHA)2020年科學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,愛吃辣的人可能壽命更長,死於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風險大幅降低。 辣椒素可以減少發送到大腦的疼痛訊號數量,減少痛感;還可以對關節炎和糖尿病相關神經損傷引起的疼痛,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。 實驗室的研究和動物試驗發現,辣椒素可能抑制引起胃潰瘍的細菌(如幽門螺桿菌)的生長、減少多餘的胃酸和促進胃黏膜血流量,防止或幫助減少胃潰瘍。
※提醒:
飲食中添加香料,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補充,並不能代替相關疾病的藥物治療,或者原有的健康生活方式。
正確的烹飪方式也很重要,如果烹飪方法不當,如燒烤,則會降低調料中抗氧化劑等有益健康的物質。
相關/推薦:薑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