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腸道出問題會直接反應在放屁及排便上。放屁的頻率及臭味有變化,可能就得要開始注意身體的健康狀況了!
屁的主要成分有70%是我們所吸入的空氣,而有30%是腸道裡的好菌與壞菌互相作用的產物。若吃飯時狼吞虎嚥或喝下碳酸飲料,多餘的氣體進入體內也會使放屁頻率增加;而壓力過大或是有憂鬱症傾向也很有可能造成放屁頻率增加。
壓力過大或是心情鬱悶時,容易無意識的咬牙切齒、吞口水,多餘的空氣會隨著這些唾液進入體內,這就是所謂的空氣嚥下症,會造成放屁機率增加;而空氣嚥下症除了放屁連連、腸胃不適之外,多半伴隨著下巴肌肉緊繃、頭痛等症狀出現。如果出現這些情況,建議找出壓力過大原因並加以解決。
因為屁是排出體內的有毒物質,所以有臭味是正常的事;但如果放屁時臭氣熏天,那就很可能是腸道出了問題。在我們進食後,食物會被消化酵素分解,再被小腸吸收,當消化酵素分泌量不足時,未消化掉的蛋白質會流進大腸,成為大腸裡好菌跟壞菌共同的食物來源。
特別是便秘的時候,由於糞便在大腸裡滯留過久,持續腐敗的情況下壞菌不斷增生,也就造成屁越來越臭的原因了。 除了缺乏攝取膳食纖維會導致便秘之外,壓力過大導致自律神經失調,控制腸胃的副交感神經運作狀況不佳,腸胃蠕動不足也會產生便秘的情況發生
要改善腸道的環境就必須改善飲食習慣:
(一)攝取膳食纖維
水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,能有效改善便秘的問題,減少壞菌在腸道裡滋生的情況;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雖然可以增加糞便體積幫助排便,但若水分攝取不足仍無法順利排出,建議除了均勻攝取膳食纖維外也要多喝水;芹菜、南瓜、萵苣、綠花椰菜等等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。
(二)適度攝取良好的脂肪
脂肪中所含的脂肪酸能有效刺激大腸,能促進腸胃的蠕動。蛋、牛奶、肉類等等食物都是良好的脂肪來源。
(三)攝取發酵食品
優格、乳酸菌飲料、起士等等食物中有豐富的乳酸菌及雙歧桿菌等等對身體有益的菌,增加體內益生菌能有效幫助整腸,促進腸胃的蠕動,幫助排便順暢。
(四)攝取寡糖
寡糖對益生菌來說是很好的糧食來源,透過攝取寡糖能提高益生菌的工作效率。洋蔥、黃豆、蔥等等都是富含寡糖的食物。
※提醒:
少量多餐,不要暴飲暴食,進食時要細嚼慢嚥,並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;每天吃一杯無糖優格與補充益生菌,會有助於改善腸道菌叢生態,增強消化能力並減少放屁的情形唷。
正常規律的生活習慣及適當的運動,都能改善腸胃的狀況。